老山界课文

2023-02-14 09:22:49趣智分享 【作者:ad999】 【 字体:

第一部分(1自然段):概括介绍老山界,点明山高,摆出困难。点题
第二部分(2—33段):翻越老山界的经过。按翻山经过将这部分分为四层,标上“│”号(常规要求),编写各层提纲。

第一层:(第2---11段)山脚访瑶家。
第二层:(第12---23段)从天黑以后写道黎明之前,主要内容有:
1.在“之”字拐的路上;
2.山腰露宿(表现登山艰苦和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);
第三层:(第24—31段)从次日黎明写到下午两点多钟,主要内容:1.攀登雷公岩;2.继续登山,到达山顶;3.山顶所思。(表现红军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,点明翻山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。)
第四层:(32—33段)下山的情景。
第三部分:(最后一段)呼应开头,小结全文,回顾了整个长征。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。

但随着跟老教师的交流,我得知《老山界》其实比《最后一课》更早就选入过教材,而且也是极其经典的。我又问了我的父母,他们上学的时候也学过这篇课文,对文中的“之字形山路和火把”有很深的印象,这已经是过去几十年之后的记忆了。所以按照重量级来看的话,《老山界》完全有这个分量来替换《最后一课》。但为什么偏偏是用《最后一课》被替换了呢?
说实话,七下有几篇课文写得不太好,完全可以替换。只不过由于单元主题的原因,所以只能更改第二单元的课文。《黄河颂》《最后一课》《土地的誓言》《木兰诗》,换哪个?《黄河颂》和《木兰诗》由于文体的原因,肯定是不能换的。《土地的誓言》?也不行,端木蕻良还要在这册书中陪伴萧红呢!那就只能是《最后一课》了。
我认为《最后一课》非换不可的原因有如下几点:
1.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家国情怀,还是用自己国家的事例更好;
2.在某些方面上,《最后一课》和《土地的誓言》有重合的部分;
3.换《老山界》之后,四篇课文的主题全都有“抗敌”的元素了;
4.用革命乐观主义替换民族主义,也很符合当下的社会语境。
当然了,言简意赅谈了谈我的一点儿胡思乱想。其中的原因还是很复杂的,有很多的考量,有人看的话,我再仔细分析一番。

相关信息

阅读全文
返回顶部
栏目链接